半岛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
咨询热线:

400-123-4567





行业新闻

半岛综合体育入口【本期策划】你是i人还是e人

发布时间:2024/09/05    浏览次数:

  半岛综合体育入口【本期策划】你是i人还是e人人格测试重新流行起来了,并且成为社会人的标签,我也做过,种种指标,毫无疑问显示我是不折不扣的e人。

  性格这东西,生来就是写进基因的,你来自什么人,就会成为什么人。父母虽然普通,但都不是内向的人,再往上翻一翻,爷爷奶奶,外公外婆,不论是工人、农民,到哪也都是爱管闲事,爱交朋友的那类人,所以,我们家族可能就没有内向这个因子。

  我爸爱看书,我妈爱唱歌,耳濡目染,我既爱阅读,也爱听歌。虽然长得不够好看,这很让我妈遗憾,理科一直学不好,笨到让我爸叹息,但好在还有性格可以,让他们略为安慰。他们性格虽不内向,但也不过分开朗,只能说是温和。我性清冷,自得其乐可以,但基本没有过从甚密的朋友,估计什么叫闺蜜都不知道。我爸朋友多,但也大多是同学同事,不拒绝,也不太主动。

  我这交游四海的风格让他们不懂,现在一有事,我让他们不用慌,就有同学或朋友上门帮忙解决,搞得他们还蛮诚惶诚恐的。宽慰之余,他们总是会说,你这个性格不知像谁?!

  好的性格带来好的运气,会笑的女生运气总不会太坏,会表达的女生可能有更多的收获,反正,我确实觉得一直走来,自己虽然也经历了一些坎坷,但无论如何,和艰难还是有着一段距离的。

  从小到大的经历就都还蛮好的。小学开始,我就总是老师最喜欢的那类,活泼热情,接受能力强,虽看着有点不太成熟,但是给个副班长是没问题的。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一年级,凭着入学分数以及给老师的印象,我都是当仁不让的班干部。只是,很快老师会后悔,因为他们发现我这个班干,既不严于律己,也不愿严以律人,基本打酱油。

  1987年,跟着父母从湖南移居安徽,一开始没有住房,县里安排我们住了半年县政府招待所,三餐吃食堂。从一开始怯生生将吃好的碗放到最后的桌子,到跟着服务员小姐姐出去逛,心安理得享受她给我偷偷留的菜或点心,中间只需要一周吧,她说我总是笑嘻嘻的,很喜欢我。

  从一口塑料普通话到可以讲安徽本地方言,我需要的时间也不长。一直自诩有语言天赋,但我上海的好友一语道破天机:如果我像你这样恬不知耻地什么都敢讲,什么都愿意问,什么都抢着表达,那我能更快学会上海方言。

  是的,想要语言学得好,就是要敢于多说,敢于乱说。比如我曾经工作过几个上海的公司,每次去都是开会而已,停留的时间也不长,但是一来二去的,我就敢说一点洋泾浜上海话了。我是湖南人,会说郴州话,一点点长沙话,也能分出来湖南、江西、湖北各地语言的一点点微妙差别,而本省各地的口音,我每猜,也能不离十。对我来说,这个游戏确实还蛮有意思的。

  上大学的时候,每天都有我的信。除了自己考在各地的同学,还有来自各地的笔友,最长时间的一个笔友现在继续来往。当年的他是江西师大的学生,我读高中。后来他还来过合肥玩,他太太来安徽跑业务还来找我介绍客户,在我家住过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他应该也是不折不扣的e人吧。

  我做过很多职业,酒厂化验员,高校辅导员,公司企划,文案,但是,最后我成了销售员,直到现在还在做着这个与人打交道的工作。从人与人的交往中获取价值,这应该是最契合我性格的职业吧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很幸运呢。

  我喜欢热闹,但日常大量时间独处,也自如。当然,也有敏感忧郁情绪低落的时候,但多半能够尽快走出低谷。

  朋友钱老师是作家,内向敏感的她,从不愿签售之类抛头露面,是一个神秘的i人偶像。她说我这样的社交一定是e人,哈哈,是呀,不然我怎么能靠近并且成为钱老师比较亲近信任的朋友呢。我真的还挺感谢自己是一个大胆热情的e人哦,也许正是我们的存在,能让世界有更高温度呢。

  社恐和社牛,互联网经久不衰的话题。隔段时间就要换个包装重新登场,例如现在很火的E人和I人。作为中年女性,每次看到这个话题我就迅速刷过——中年人,不配社恐。

  我曾经自诩高度社恐,也的确,看到同事领导要上电梯,宁可掉头就走等下一班,好免去电梯里的30秒钟尬聊。出门点餐,能扫码绝不喊服务员。为了避免和司机交谈,我坚持公共交通。陌生的电话响起,还没接就开始心慌。为了避免讲价又不想挨宰,我从来都去明码标价的超市购物。后来有了网购,我就是那个从不和客服交谈,看好直接拍下付款的好买家……

  这样的日子其实也有诸多不便,我刚好有个非常社牛的朋友,我们一起去爬山,看到一个女生的卫衣非常好看。我默默欣赏了几眼,她已经冲了上去,迅速要到了衣服链接。又见一个卖水果的小摊,我刚问了价,她已熟练进入了讨价还价环节。拥有一个社牛朋友可以极大程度地缓解自己的社交压力,直到后来,我有了小孩。

  拥有一个小孩才算正式进入了世俗生活。过去,生活不过是上班下班,看看电影、刷刷剧。只要对工作没有太多想法,社交并非必须进行的工种,可以肆意社恐。可是有了孩子之后,需要打交道的人骤然增多——

  从家政公司到钟点工,从培训机构老师到母婴店店长,从小孩同学家长到班主任老师。出于接送需要,和家中老人的联系也骤然紧密起来,可以说,每个中年人都有个紧紧围绕孩子展开的社交圈。现代教育,家长冲锋陷阵在前,在和培训机构讨价还价退费的拉扯中,在和小孩老师小心翼翼地沟通中,在和小孩本身的斗智斗勇中,我的社恐,治好了。

  我也是在很久之后才意识到,社恐这个词已在不知不觉中远离了我。所谓社恐,无非是在自己和现实之间树起一道屏障,借以保护自己的内心。当心在千锤百炼中已变得坚定,那道屏障,就渐渐撤去了。

  我可以在电梯里和同事大聊特聊到单位大院门口;点餐时为了调查清楚菜里有没有加辣椒、加香菜、加葱、或是一切小孩不吃的东西,我能向服务员进行五分钟的调研;带小孩逛公园,他在公园摊位上看中了什么,我非但要摆出一副讨价还价的架势,且还要还价成功不可,什么社恐,不存在的。当一个人有了软肋,恨不得整天都在战斗。

  某种意义上来说,能始终保持社恐的人是幸福的,意味着许多事并不需要去肉身面对,一个人可以尽量完完整整地呆在自己的小世界里。但人总要长大,当一个人有了想为之努力、想要保护的那一切,所有的借口都不再是理由。中年之后,我常常觉得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,也挺好,以成长的名义,重新再活一次。

半岛综合体育入口【本期策划】你是i人还是e人(图1)

  写作三十余年,出了几十本书后,不曾动过一次签售念头。让一个i人对着济济一堂的陌生读者大谈文学,比杀人还难。倘读者问,你为什么要写这本书?我必老实回答,将这本书读一遍你就知道了。

  相熟的编辑朋友逐渐地摸到我的脾性,每遇新书宣传之际,总是贴心运用迂回战术,以访谈的方式推送。这可太顺应i人处置万物的规律了。但凡运用键盘之际,我必滔滔泛泛。一打开电脑,思维异常活跃,且逻辑清晰,多少万字都行,一点磕巴不打。

  前年吧,新得一位前辈赏识,出了一本书。是一套丛书,七八本。书下印厂后,前辈兢兢业业飞北京下江南,连轴转地去到各位作者所在城市宣发、签售。每次看她发出的九宫格,我都充满愁苦——可千万别来合肥呀,这可怎么办?半生素无交游,到哪里召集济济一堂的人?确乎如此,移居这座城市二十年,认识的人不外乎十根手指。

  万幸,她没来。可是,有一天,前辈忽然建议,每一位作者录一段短视频,放在出版社公号宣传。到底是短视频卖货时代了。

  接下来的几日,盘忖着:要不拉黑这位前辈算了,一别两宽。末了,又觉不礼貌,主动与她解释一番,何以拒绝短视频的初衷。

  这些年,一贯拒绝外出讲课邀约。总是推托,我这么浅薄,哪有给人讲课的资格呢。他们总是善意地认为是在谦虚。一次,外出采风,遇见一位师长,逢上刚出一本新书,他又一次语重心长:你愿不愿意去我们那里讲一次课,我立马安排,课后顺便签售。末了,他恨铁不成钢:你想想,讲一次课,报酬是你一个月的工资奖金……

  作为一名交游逼窄的i人,好生感动。到底谢绝了。是真的挣不了这个钱,确乎讲不好。线上线下,许多同行开班授课,颇为佩服他们的勇气以及赚钱的能力。

  一次,朋友提及一位博主:你为什么不能向她那样用短视频讲讲鸡汤小作文,现在谁还费劲阅读文章呢?

  我说,不行哪,有些话不是某名人讲的,她非要说是……我的话未完,朋友抢过话头:听你的意思,看不起她咯,你管是不是某名人讲的,赚钱才是王道,她那么有钱,还看不起你呢。

  我们i人写文章之前,必收罗浩繁资料,捋清所有脉络,方可谨慎下笔……你竟让我糊弄受众?什么人哪。

  说不郁闷,是假的——何以同一套丛书,他的屡屡加印,我的首印尚未销完呢?况且,我写的,并不比他差啊。一打听,交游广阔的他可以凭借与各单位的交情,让其一次性购买千本之众。我的书,唯靠读者一本一本零星地买。

  这样的时代,做我们这一行,蒙头写,确乎辛苦,好比徒手挖井。而讲课,签售,交游广阔……好比挖掘机般摧枯拉朽。但,这些恰恰是我们i人的短板。

  前阵,李安作为威尼斯金狮奖颁奖嘉宾,他在台上给予梁朝伟一番极高的褒奖,看得人百感交集。这里有一个i人对着另一个i人的深刻懂得、体恤以及欣赏,坐在台下的梁朝伟忍不住抹起眼泪。这两位优秀的i人,分别在自己的领域深耕,皆获得了高超成就。同样社恐的他们,走到今天的高度,一步一步,想必比起社牛来,更难些吧。

  有时,不免庆幸,我终归有着这么一点点本事,纵然依靠版税、稿费,也活得好好的,何以要恐惧这个世界?

  美国记者艾伦·韦斯曼写过一本书《没有我们的世界》,这本书探讨的是,如果人类突然从地球集体消失,地球将会通过什么路径去变成什么样子。

  读完这本书后,我偶尔会想象另一个场景,或许可以叫“没有你们的世界”,具体来说,就是想象,如果除了我之外,人类有一天突然集体消失,我将过上什么样的生活?

  之所以会有这种设想,因为我是i人,喜欢独处,对我来说,社交会消耗我的能量,这真是一种悲哀。而与我这种类型相对的e人,则可以在社交中积蓄能量,令人佩服。

  我佩服e人,因为觉得他们能在社交场合充满热情地跟那么多人周旋自如,一是反映了精力充沛,二是反映了情商高,三是反映了生活态度积极向上,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一定是成功者。

  i人倒不一定社恐,至少我不会,我只觉得,一群人在一起,言谈举止总得顾及一点别人的感受(虽然相对来说我已算比较不太顾及了),这是一种不自由的状态,我没办法充满热情地去维持一个让自己感到不自由的状态,如果勉强自己,只会觉得更累。

  一个人,看看书、刷刷剧,一样是与人交流,但这种交流状态是完全放松的。我可以对着一本书整夜不眠,不用揣测与我对话的作者是不是早已不耐烦,也可以打开一部电视剧,20分钟果断弃剧,不用担心男女主角会转头讽刺我的自以为是。甚至夏天吹一阵从树阴下经过的凉风,冬天晒一片穿过薄云的暖阳,这种生理上的享乐也需要独处才更能咂出喜悦滋味。

  我也曾经是e人,初中的时候,我就特别喜欢找同学玩。跟关系好的同学在一起,似乎有聊不尽的话题,从没担心过会冷场。现在回想起来,我都好奇:大家年龄那么小,生活经历那么单薄,思想也那么幼稚,哪来那么多的话可聊呢?倒是现在,经历得多了,思想复杂了,有时聊天反而需要刻意去寻找话题。

  也许思想越简单越喜欢社交?就像小孩子能很快融入一个新的幼儿园,而老人则常常坐在一起各想各的心思,互相递个烟敬杯酒。当然,我这么推测毫无依据,很可能因为本人是i人,所以要在我佩服的e人面前为自己挽回一点面子。

  我知道,再喜欢“自我囚禁”的i人,也需要定期放风——当个e人,与人面对面交流。电影《荒岛余生》中,当汤姆·汉克斯出演的主人公、i人查克独自荒岛生存时,甚至用排球做出了一个玩偶威尔逊,只为有一个可以当面对话的“人”。正因为威尔逊已经成为查克的精神支柱,在它随着海水漂走时,查克大喊威尔逊的名字并哭着重复说“I am sorry”的情节,才那么打动人心。

  回到开头的想象,一个“没有你们的世界”会怎么样?豪宅随便我住,豪车随便我开,超市随便我拿,一开始肯定很爽。但是失去了人的维护,很快就会水管爆裂、电力停供半岛、植物疯长、动物成群。我将成为鲁滨逊,整个地球就是我的荒岛,一步步将我送入原始生活。我相信,包括我在内的所有i人在那种情境下都会立志,只要有其他人重回地球,一定要做个e人,再也不装深沉以为自己喜欢独处了。

  人格测试重新流行起来了,并且成为社会人的标签,我也做过,种种指标,毫无疑问显示我是不折不扣的e人。

  性格这东西,生来就是写进基因的,你来自什么人,就会成为什么人。父母虽然普通,但都不是内向的人,再往上翻一翻,爷爷奶奶,外公外婆,不论是工人、农民,到哪也都是爱管闲事,爱交朋友的那类人,所以,我们家族可能就没有内向这个因子。

  我爸爱看书,我妈爱唱歌,耳濡目染,我既爱阅读,也爱听歌。虽然长得不够好看,这很让我妈遗憾,理科一直学不好,笨到让我爸叹息,但好在还有性格可以,让他们略为安慰。他们性格虽不内向,但也不过分开朗,只能说是温和。我性清冷,自得其乐可以,但基本没有过从甚密的朋友,估计什么叫闺蜜都不知道。我爸朋友多,但也大多是同学同事,不拒绝,也不太主动。

  我这交游四海的风格让他们不懂,现在一有事,我让他们不用慌,就有同学或朋友上门帮忙解决,搞得他们还蛮诚惶诚恐的。宽慰之余,他们总是会说,你这个性格不知像谁?!

  好的性格带来好的运气,会笑的女生运气总不会太坏,会表达的女生可能有更多的收获,反正,我确实觉得一直走来,自己虽然也经历了一些坎坷,但无论如何,和艰难还是有着一段距离的。

  从小到大的经历就都还蛮好的。小学开始,我就总是老师最喜欢的那类,活泼热情,接受能力强,虽看着有点不太成熟,但是给个副班长是没问题的。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一年级,凭着入学分数以及给老师的印象,我都是当仁不让的班干部。只是,很快老师会后悔,因为他们发现我这个班干,既不严于律己,也不愿严以律人,基本打酱油。

  1987年,跟着父母从湖南移居安徽,一开始没有住房,县里安排我们住了半年县政府招待所,三餐吃食堂。从一开始怯生生将吃好的碗放到最后的桌子,到跟着服务员小姐姐出去逛,心安理得享受她给我偷偷留的菜或点心,中间只需要一周吧,她说我总是笑嘻嘻的,很喜欢我。

  从一口塑料普通话到可以讲安徽本地方言,我需要的时间也不长。一直自诩有语言天赋,但我上海的好友一语道破天机:如果我像你这样恬不知耻地什么都敢讲,什么都愿意问,什么都抢着表达,那我能更快学会上海方言。

  是的,想要语言学得好,就是要敢于多说,敢于乱说。比如我曾经工作过几个上海的公司,每次去都是开会而已,停留的时间也不长,但是一来二去的,我就敢说一点洋泾浜上海话了。我是湖南人,会说郴州话,一点点长沙话,也能分出来湖南、江西、湖北各地语言的一点点微妙差别,而本省各地的口音,我每猜,也能不离十半岛。对我来说,这个游戏确实还蛮有意思的。

  上大学的时候,每天都有我的信。除了自己考在各地的同学,还有来自各地的笔友,最长时间的一个笔友现在继续来往。当年的他是江西师大的学生,我读高中。后来他还来过合肥玩,他太太来安徽跑业务还来找我介绍客户,在我家住过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他应该也是不折不扣的e人吧。

  我做过很多职业,酒厂化验员,高校辅导员,公司企划,文案,但是,最后我成了销售员,直到现在还在做着这个与人打交道的工作。从人与人的交往中获取价值,这应该是最契合我性格的职业吧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很幸运呢。

  我喜欢热闹,但日常大量时间独处,也自如。当然,也有敏感忧郁情绪低落的时候,但多半能够尽快走出低谷。

  朋友钱老师是作家,内向敏感的她,从不愿签售之类抛头露面,是一个神秘的i人偶像。她说我这样的社交一定是e人,哈哈,是呀,不然我怎么能靠近并且成为钱老师比较亲近信任的朋友呢。我真的还挺感谢自己是一个大胆热情的e人哦,也许正是我们的存在,能让世界有更高温度呢。

  社恐和社牛,互联网经久不衰的话题。隔段时间就要换个包装重新登场,例如现在很火的E人和I人。作为中年女性,每次看到这个话题我就迅速刷过——中年人,不配社恐。

  我曾经自诩高度社恐,也的确,看到同事领导要上电梯,宁可掉头就走等下一班,好免去电梯里的30秒钟尬聊。出门点餐,能扫码绝不喊服务员。为了避免和司机交谈,我坚持公共交通。陌生的电话响起,还没接就开始心慌。为了避免讲价又不想挨宰,我从来都去明码标价的超市购物。后来有了网购,我就是那个从不和客服交谈,看好直接拍下付款的好买家……

  这样的日子其实也有诸多不便,我刚好有个非常社牛的朋友,我们一起去爬山,看到一个女生的卫衣非常好看。我默默欣赏了几眼,她已经冲了上去,迅速要到了衣服链接。又见一个卖水果的小摊,我刚问了价,她已熟练进入了讨价还价环节。拥有一个社牛朋友可以极大程度地缓解自己的社交压力,直到后来,我有了小孩。

  拥有一个小孩才算正式进入了世俗生活。过去,生活不过是上班下班,看看电影、刷刷剧。只要对工作没有太多想法,社交并非必须进行的工种,可以肆意社恐。可是有了孩子之后,需要打交道的人骤然增多——

  从家政公司到钟点工,从培训机构老师到母婴店店长,从小孩同学家长到班主任老师。出于接送需要,和家中老人的联系也骤然紧密起来,可以说,每个中年人都有个紧紧围绕孩子展开的社交圈。现代教育,家长冲锋陷阵在前,在和培训机构讨价还价退费的拉扯中,在和小孩老师小心翼翼地沟通中,在和小孩本身的斗智斗勇中,我的社恐,治好了。

  我也是在很久之后才意识到,社恐这个词已在不知不觉中远离了我。所谓社恐,无非是在自己和现实之间树起一道屏障,借以保护自己的内心。当心在千锤百炼中已变得坚定,那道屏障,就渐渐撤去了。

  我可以在电梯里和同事大聊特聊到单位大院门口;点餐时为了调查清楚菜里有没有加辣椒、加香菜、加葱、或是一切小孩不吃的东西,我能向服务员进行五分钟的调研;带小孩逛公园,他在公园摊位上看中了什么,我非但要摆出一副讨价还价的架势,且还要还价成功不可,什么社恐,不存在的。当一个人有了软肋,恨不得整天都在战斗。

  某种意义上来说,能始终保持社恐的人是幸福的,意味着许多事并不需要去肉身面对,一个人可以尽量完完整整地呆在自己的小世界里。但人总要长大,当一个人有了想为之努力、想要保护的那一切,所有的借口都不再是理由。中年之后,我常常觉得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,也挺好,以成长的名义,重新再活一次。

半岛综合体育入口【本期策划】你是i人还是e人(图1)

  写作三十余年,出了几十本书后,不曾动过一次签售念头。让一个i人对着济济一堂的陌生读者大谈文学,比杀人还难。倘读者问,你为什么要写这本书?我必老实回答,将这本书读一遍你就知道了。

  相熟的编辑朋友逐渐地摸到我的脾性,每遇新书宣传之际,总是贴心运用迂回战术,以访谈的方式推送。这可太顺应i人处置万物的规律了。但凡运用键盘之际,我必滔滔泛泛。一打开电脑,思维异常活跃,且逻辑清晰,多少万字都行,一点磕巴不打。

  前年吧,新得一位前辈赏识,出了一本书。是一套丛书,七八本。书下印厂后,前辈兢兢业业飞北京下江南,连轴转地去到各位作者所在城市宣发、签售。每次看她发出的九宫格,我都充满愁苦——可千万别来合肥呀,这可怎么办?半生素无交游,到哪里召集济济一堂的人?确乎如此,移居这座城市二十年,认识的人不外乎十根手指。

  万幸,她没来。可是,有一天,前辈忽然建议,每一位作者录一段短视频,放在出版社公号宣传。到底是短视频卖货时代了。

  接下来的几日,盘忖着:要不拉黑这位前辈算了,一别两宽。末了,又觉不礼貌,主动与她解释一番,何以拒绝短视频的初衷。

  这些年,一贯拒绝外出讲课邀约。总是推托,我这么浅薄,哪有给人讲课的资格呢。他们总是善意地认为是在谦虚。一次,外出采风,遇见一位师长,逢上刚出一本新书,他又一次语重心长:你愿不愿意去我们那里讲一次课,我立马安排,课后顺便签售。末了,他恨铁不成钢:你想想,讲一次课,报酬是你一个月的工资奖金……

  作为一名交游逼窄的i人,好生感动。到底谢绝了。是真的挣不了这个钱,确乎讲不好。线上线下,许多同行开班授课,颇为佩服他们的勇气以及赚钱的能力。

  一次,朋友提及一位博主:你为什么不能向她那样用短视频讲讲鸡汤小作文,现在谁还费劲阅读文章呢?

  我说,不行哪,有些话不是某名人讲的,她非要说是……我的话未完,朋友抢过话头:听你的意思,看不起她咯,你管是不是某名人讲的,赚钱才是王道,她那么有钱,还看不起你呢。

  我们i人写文章之前,必收罗浩繁资料,捋清所有脉络,方可谨慎下笔……你竟让我糊弄受众?什么人哪。

  说不郁闷,是假的——何以同一套丛书,他的屡屡加印,我的首印尚未销完呢?况且,我写的,并不比他差啊。一打听,交游广阔的他可以凭借与各单位的交情,让其一次性购买千本之众。我的书,唯靠读者一本一本零星地买。

  这样的时代,做我们这一行,蒙头写,确乎辛苦,好比徒手挖井。而讲课,签售,交游广阔……好比挖掘机般摧枯拉朽。但,这些恰恰是我们i人的短板。

  前阵,李安作为威尼斯金狮奖颁奖嘉宾,他在台上给予梁朝伟一番极高的褒奖,看得人百感交集。这里有一个i人对着另一个i人的深刻懂得、体恤以及欣赏,坐在台下的梁朝伟忍不住抹起眼泪。这两位优秀的i人,分别在自己的领域深耕,皆获得了高超成就。同样社恐的他们,走到今天的高度,一步一步,想必比起社牛来,更难些吧。

  有时,不免庆幸,我终归有着这么一点点本事,纵然依靠版税、稿费,也活得好好的,何以要恐惧这个世界?

  美国记者艾伦·韦斯曼写过一本书《没有我们的世界》,这本书探讨的是,如果人类突然从地球集体消失,地球将会通过什么路径去变成什么样子。

  读完这本书后,我偶尔会想象另一个场景,或许可以叫“没有你们的世界”,具体来说,就是想象,如果除了我之外,人类有一天突然集体消失,我将过上什么样的生活?

  之所以会有这种设想,因为我是i人,喜欢独处,对我来说,社交会消耗我的能量,这真是一种悲哀。而与我这种类型相对的e人,则可以在社交中积蓄能量,令人佩服。

  我佩服e人,因为觉得他们能在社交场合充满热情地跟那么多人周旋自如,一是反映了精力充沛,二是反映了情商高,三是反映了生活态度积极向上,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一定是成功者。

  i人倒不一定社恐,至少我不会,我只觉得,一群人在一起,言谈举止总得顾及一点别人的感受(虽然相对来说我已算比较不太顾及了),这是一种不自由的状态,我没办法充满热情地去维持一个让自己感到不自由的状态,如果勉强自己,只会觉得更累。

  一个人,看看书、刷刷剧,一样是与人交流,但这种交流状态是完全放松的。我可以对着一本书整夜不眠,不用揣测与我对话的作者是不是早已不耐烦,也可以打开一部电视剧,20分钟果断弃剧,不用担心男女主角会转头讽刺我的自以为是半岛。甚至夏天吹一阵从树阴下经过的凉风,冬天晒一片穿过薄云的暖阳,这种生理上的享乐也需要独处才更能咂出喜悦滋味。

  我也曾经是e人,初中的时候,我就特别喜欢找同学玩。跟关系好的同学在一起,似乎有聊不尽的话题,从没担心过会冷场。现在回想起来,我都好奇:大家年龄那么小,生活经历那么单薄,思想也那么幼稚,哪来那么多的话可聊呢?倒是现在,经历得多了,思想复杂了,有时聊天反而需要刻意去寻找话题。

  也许思想越简单越喜欢社交?就像小孩子能很快融入一个新的幼儿园,而老人则常常坐在一起各想各的心思,互相递个烟敬杯酒。当然,我这么推测毫无依据,很可能因为本人是i人,所以要在我佩服的e人面前为自己挽回一点面子。

  我知道,再喜欢“自我囚禁”的i人,也需要定期放风——当个e人,与人面对面交流。电影《荒岛余生》中,当汤姆·汉克斯出演的主人公、i人查克独自荒岛生存时,甚至用排球做出了一个玩偶威尔逊,只为有一个可以当面对话的“人”。正因为威尔逊已经成为查克的精神支柱,在它随着海水漂走时,查克大喊威尔逊的名字并哭着重复说“I am sorry”的情节,才那么打动人心。

  回到开头的想象,一个“没有你们的世界”会怎么样?豪宅随便我住,豪车随便我开,超市随便我拿,一开始肯定很爽。但是失去了人的维护,很快就会水管爆裂、电力停供、植物疯长、动物成群。我将成为鲁滨逊,整个地球就是我的荒岛,一步步将我送入原始生活。我相信,包括我在内的所有i人在那种情境下都会立志,只要有其他人重回地球,一定要做个e人,再也不装深沉以为自己喜欢独处了。

  典型性e人自画像◎小麦人格测试重新流行起来了,并且成为社会人的标签,我也做过,种种指标,毫无疑问显示我是不折不扣的e人。性格这东西,生来就是写进基因的,你来自什么人,就会成为什么人。父母虽然普通,但都不是内向的人,再往上翻一翻,爷爷奶奶,外公外婆,不论是工人、农民,到哪也都是爱管闲事,爱交朋友的那类人,所以,我们家族可能就没有内向这个因子。我爸爱看书,我妈爱唱歌,耳濡目染,我既爱阅读,也爱听歌。虽然长得不够好看,这很让我妈遗憾,理科一直学不好,笨到让我爸叹息,但好在还有性格可以,让他们略为安慰。他们性格虽不内向,但也不过分开朗,只能说是温和。我性清冷,自得其乐可以,但基本没有过从甚密的朋友,估计什么叫闺蜜都不知道。我爸朋友多,但也大多是同学同事,不拒绝,也不太主动。我这交游四海的风格让他们不懂,现在一有事,我让他们不用慌,就有同学或朋友上门帮忙解决,搞得他们还蛮诚惶诚恐的。宽慰之余,他们总是会说,你这个性格不知像谁?!好的性格带来好的运气,会笑的女生运气总不会太坏,会表达的女生可能有更多的收获,反正,我确实觉得一直走来,自己虽然也经历了一些坎坷,但无论如何,和艰难还是有着一段距离的。从小到大的经历就都还蛮好的。小学开始,我就总是老师最喜欢的那类,活泼热情,接受能力强,虽看着有点不太成熟,但是给个副班长是没问题的。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一年级,凭着入学分数以及给老师的印象,我都是当仁不让的班干部。只是,很快老师会后悔,因为他们发现我这个班干,既不严于律己,也不愿严以律人,基本打酱油。1987年,跟着父母从湖南移居安徽,一开始没有住房,县里安排我们住了半年县政府招待所,三餐吃食堂。从一开始怯生生将吃好的碗放到最后的桌子,到跟着服务员小姐姐出去逛,心安理得享受她给我偷偷留的菜或点心,中间只需要一周吧,她说我总是笑嘻嘻的,很喜欢我。从一口塑料普通话到可以讲安徽本地方言,我需要的时间也不长。一直自诩有语言天赋,但我上海的好友一语道破天机:如果我像你这样恬不知耻地什么都敢讲,什么都愿意问,什么都抢着表达,那我能更快学会上海方言。是的,想要语言学得好,就是要敢于多说,敢于乱说。比如我曾经工作过几个上海的公司,每次去都是开会而已,停留的时间也不长,但是一来二去的,我就敢说一点洋泾浜上海话了。我是湖南人,会说郴州话,一点点长沙话,也能分出来湖南、江西、湖北各地语言的一点点微妙差别,而本省各地的口音,我每猜,也能不离十。对我来说,这个游戏确实还蛮有意思的。上大学的时候,每天都有我的信。除了自己考在各地的同学,还有来自各地的笔友,最长时间的一个笔友现在继续来往。当年的他是江西师大的学生,我读高中。后来他还来过合肥玩,他太太来安徽跑业务还来找我介绍客户,在我家住过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他应该也是不折不扣的e人吧。我做过很多职业,酒厂化验员,高校辅导员,公司企划,文案,但是,最后我成了销售员,直到现在还在做着这个与人打交道的工作。从人与人的交往中获取价值,这应该是最契合我性格的职业吧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很幸运呢。我喜欢热闹,但日常大量时间独处,也自如。当然,也有敏感忧郁情绪低落的时候,但多半能够尽快走出低谷。朋友钱老师是作家,内向敏感的她,从不愿签售之类抛头露面,是一个神秘的i人偶像。她说我这样的社交一定是e人,哈哈,是呀,不然我怎么能靠近并且成为钱老师比较亲近信任的朋友呢。我真的还挺感谢自己是一个大胆热情的e人哦,也许正是我们的存在,能让世界有更高温度呢。社恐变形记◎南窗社恐和社牛,互联网经久不衰的话题。隔段时间就要换个包装重新登场,例如现在很火的E人和I人。作为中年女性,每次看到这个话题我就迅速刷过——中年人,不配社恐。我曾经自诩高度社恐,也的确,看到同事领导要上电梯,宁可掉头就走等下一班,好免去电梯里的30秒钟尬聊。出门点餐,能扫码绝不喊服务员。为了避免和司机交谈,我坚持公共交通。陌生的电话响起,还没接就开始心慌。为了避免讲价又不想挨宰,我从来都去明码标价的超市购物。后来有了网购,我就是那个从不和客服交谈,看好直接拍下付款的好买家……这样的日子其实也有诸多不便,我刚好有个非常社牛的朋友,我们一起去爬山,看到一个女生的卫衣非常好看。我默默欣赏了几眼,她已经冲了上去,迅速要到了衣服链接。又见一个卖水果的小摊,我刚问了价,她已熟练进入了讨价还价环节。拥有一个社牛朋友可以极大程度地缓解自己的社交压力,直到后来,我有了小孩。拥有一个小孩才算正式进入了世俗生活。过去,生活不过是上班下班,看看电影、刷刷剧。只要对工作没有太多想法,社交并非必须进行的工种,可以肆意社恐。可是有了孩子之后,需要打交道的人骤然增多——从家政公司到钟点工,从培训机构老师到母婴店店长,从小孩同学家长到班主任老师。出于接送需要,和家中老人的联系也骤然紧密起来,可以说,每个中年人都有个紧紧围绕孩子展开的社交圈。现代教育,家长冲锋陷阵在前,在和培训机构讨价还价退费的拉扯中,在和小孩老师小心翼翼地沟通中,在和小孩本身的斗智斗勇中,我的社恐,治好了。我也是在很久之后才意识到,社恐这个词已在不知不觉中远离了我。所谓社恐,无非是在自己和现实之间树起一道屏障,借以保护自己的内心。当心在千锤百炼中已变得坚定,那道屏障,就渐渐撤去了。我可以在电梯里和同事大聊特聊到单位大院门口;点餐时为了调查清楚菜里有没有加辣椒、加香菜、加葱、或是一切小孩不吃的东西,我能向服务员进行五分钟的调研;带小孩逛公园,他在公园摊位上看中了什么,我非但要摆出一副讨价还价的架势,且还要还价成功不可,什么社恐,不存在的。当一个人有了软肋,恨不得整天都在战斗。某种意义上来说,能始终保持社恐的人是幸福的,意味着许多事并不需要去肉身面对,一个人可以尽量完完整整地呆在自己的小世界里。但人总要长大,当一个人有了想为之努力、想要保护的那一切,所有的借口都不再是理由。中年之后,我常常觉得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,也挺好,以成长的名义,重新再活一次。


Copyright © 2012-2023 半岛·综合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-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    桂ICP备19004405号-1
电 话:400-123-4567 手 机:13800000000
地 址:广东省广州市半岛·综合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
半岛·综合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扫一扫关注微信